核心结论:近5年,各种电梯事故数量翻一倍。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,制造质量占16%,安装占24%,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%,受害者人群则多为老人和小孩。 近5年电梯事故数量翻一倍 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,高楼林立成为每座城市的标配,同时也造就了“电梯时代”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5年年底,全国电梯总量超过425万台,我国电梯保有量、年产量、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。但与此同时,各种离奇古怪的电梯恶性事件也相伴而生,尤其近年来电梯事故数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。 但是从事故率来看,10年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。目前国内电梯年增长50万至60万台,每万台电梯设备年死亡率从2002年的1.33降低到2014年的0.13。 事故主要人群为老人和小孩 全国电梯统保项目网站曾分析2014年4月到2016年5月的157起电梯事故。其中,50岁以上老人在事故中伤亡人数占总体40%,10岁以下儿童占比35%。 扶梯事故数量低于直梯,但伤亡更多 从2014年4月3日到2016年5月12日,电梯事故总发生157起。其中直梯事故115起,扶梯事故42起。从伤亡人数来看,扶梯导致的伤亡人数93人,直梯81人。 从事故类型来看,因为滞留事故17起,故障事故9起,维保事故16起,夹伤事故26起,砸伤事故13起,摔伤35起,火灾事故3起,掉电梯井事故6起,其他原因事故32起。 少维修、疏保养、不正确使用是罪魁祸首 电梯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 一是物业服务单位管理不到位; 二是电梯维修保养不到位; 三是乘客的不安全行为; 四是使用者的不正确使用; 老旧电梯更新难,甚至“超龄服役”也成为安全隐患。 据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,制造质量占16%,安装占24%,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%。勤检修、勤保养是一部电梯能长时间使用的基本条件,而少维修、疏保养、不正确使用则是发生事故的罪魁祸首。 电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,很多用户为搬运物品长时间遮挡电梯门,保持电梯的开门状态,长期如此不规范的使用会对电梯的门机系统产生较大影响,造成开关门失灵甚至卡住人员、物品等安全隐患。 另一方面,现在迅猛增长的大小电梯维保公司间的恶性竞争,让电梯的日常维护标准形同虚设。缺乏监管,种种乱象就成了威胁电梯安全的定时炸弹。 目前国内电梯年增长50万至60万台,按此发展速度每年需要2至3万人增加到维保队伍中,同时安装人员也需要增加1万人左右,安装维保人员年增加总额该在3万至4万人。而实际2014年新增的安装维保人员不超过1万人,2014年底,安装和维保人员缺口达到5万人。 2014年,国家质检总局对部分省市的2523台使用15年及以上老旧电梯进行了抽查,有7%的电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。10多年来的发展,也让最初安装的电梯服役时间超过了10年。业内人士表示,国家目前还没有制定电梯强制报废年限标准,就像汽车一样,只要通过质监部门的每年年检,就可以一直使用,而且但凡大修、改造过的电梯,年检后的使用年份又会恢复到第一年,“电梯只有安全部件有使用年限的规定,需要按时更换。”